综合新闻

七欣天招股书失效,餐饮上市如履薄冰

?不同于海底捞“开更多的店,亏更多的钱”,七欣天似乎尝到了渠道开拓的“甜头”,在盈利层面不断走好。因此,七欣天选择把发力点着重聚焦于渠道建设。

根据赢商大数据显示,七欣天在24城5万方购物中心内的门店数量持续飙升,在过去三年半的时间共计新增25家门店。

参考文章:

图片来源@视觉中国

去年让餐饮市场期待的上市潮,开始变得不确定。

从七欣天的支出结构占比分布图来看,原材料成本及员工成本一直是集团的主要支出,但从2019年至2021年三年间,上述两种支出在营收中占比总和从69.6%一路下滑至59.8%。

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,中国餐饮市场于2020年共有15万至20万家海鲜餐厅,且中国海鲜餐厅市场高度分散。

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,今年疫情反复下,消费意愿、消费信心及消费能力持续降低,在这个节点下,对于目前的资本市场而言,无论从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,对于整个餐饮行业未来的前景都存在很大的顾虑。餐饮行业在第四季度或许会迎来复苏。

然而,公开报道显示,七欣天多次因食品安全问题被处罚或投诉,即使具备了原材料端的供应链壁垒,海鲜难以保存的原材料属性仍旧成为七欣天无法完全规避的隐患。

不过,青霖中赛基金合伙人Hans Yan在《赢商老朋友》直播栏目中提到,“这次疫情的时候大概有接近25%~45%的餐饮企业不能运行了。如果一旦市场有三分之一的企业退出,那供应就下降了三分之一,但是需求一旦恢复以后就存在缺口。对于存活下来、有竞争力的企业还是利好的。”

此外,数据显示,2019及2020两年间,七欣天同店销售增长率达2.5%,而这一指标在2020前三季度及2021前三季度间则暴增为31.9%。即使去除2020年的疫情影响,七欣天的门店似乎尚未遇见规模化下所触发的分流问题。

2.市值风云:申报前几乎分光全部现金:中国最大连锁海鲜餐厅七欣天准备赴港上市

从招股书中IPO募资用途来看,集团此次募集资金将用于扩大餐厅网络,同时加强公司的供应链能力,包括资助公司在沿海地区建立中央工厂。七欣天曾估测,开设一家新店的投资成本为160万元,这一数字在2023年则会上升至190万元。

与此同时,餐饮品牌受制于现金流短缺,以及疫情影响的负面情绪,在资本市场不断发酵。以去年上市的奈雪的茶与海伦斯小酒馆为例,前者的市值已经蒸发65%,股价较发行价跌去近七成;而后者的市值则蒸发了32%,股价较发行价跌去近二成。

对于七欣天,以及所有在近期冲击上市的餐饮品牌而言,如何递交或补充更漂亮的财务数据,才是在上市过程中拿到理想市值的关键。

继绿茶、捞王后,品牌数读观察到,七欣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(下文简称:七欣天)赴港上市的招股书已超过6个月没有新进展,目前招股书状态变更为失效。

与此同时,翻台率同样不降反升,自2019年至2021两年间,集团翻台率从2.1次/天上升至2.2次/天。

而截止2021年第三季度,七欣天的餐厅经营利润率为26.8%,高于中国餐饮市场平均15%~20%的经营利润率。

随着七欣天对于供应链的打磨及员工调整的不断完善,降低成本所带来的盈利优势将在规模化的同时持续被放大,这或许会成为七欣天破除僵局的制胜法宝。

对于集团而言,持续性开店显然是其扩大营收来源的首要因素。截止最后实际可行日期,七欣天的门店数量为256家,与2019年初的115家门店相比,增幅达122.6%。这也意味着,七欣天在过去三年内以每周新开一家店的节奏完成扩张。

根据招股书显示,七欣天在2019年、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2.85亿元、14.26亿元及14.8亿元;营业利润分别为0.81亿元、1.72亿元及2.59亿元,其中,超过80%的收入来源来自餐厅运营。

然而,想开更多门店的七欣天却似乎不想自费为扩张“买单”。

长期来看,深耕门店的运营能力、组建具备战斗力的团队、打磨优质的盈利模型,餐饮品牌仍会等来一个全新的品类机会。而“死磕成本”也成为了七欣天目前的竞争优势。

对于持续下降的员工成本,缘于七欣天于2020年选择与第三方人力公司合作,通过外包员工及小时工实现降本增效。具体来看,外包员工成本在集团员工总成本中的占比从2020年的18.9%持续攀升至2021年三季度末的48%,成为七欣天集团劳动力的主要来源。

其一,是七欣天“一锅两吃”相当于休闲正餐和火锅的结合,这种复合模式能让七欣天的利润较其他火锅品牌更强。在人均客单价上,七欣天人均消费不仅远高于呷哺呷哺,也高于海底捞,这是正餐+火锅复合模式的天然优势。2021年前三季度,七欣天堂食的客单价和外卖的订单价分别为131元和170元,海底捞2021年底的客单价已下降至104.7元。

上一篇:如何正确使用高精度光栅测长机校准量块

下一篇:我国各类巡航导弹的技术发展水平如何

Copyright © 2021 《失效分析与预防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